金安新闻网投稿邮箱:jaxww1292@163.com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看金安
《皖西日报》1月8日五版:毛坦厂明清老街牧马流年 深山古堡
字体【 】  编辑日期:2016/1/8  来源:皖西日报  编辑:网站编辑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历史文化犹如一条流淌的大河,大家都在其中不断地汲取养分。只是有人为此添砖加瓦,有人却数典忘祖。我们可以有一百条现实的理由,拆除那些没有列入保护范围,甚至没有进入专业人员视野的遗产,但我们却只有一条理由,让我们必须对文化遗产负责:

  因为,那是我们的根。

街头五6.jpg

IM五5.JPG

DS五8.JPG

IM五4.JPG

DSCN2五2.JPG

照片五9.jpg

照片五10.jpg

  “探访传统村落”自2015年5月启动,本报记者实地探访挖掘,足迹涉及五县两区,现已接近尾声,通过本报,我们把这些瑰宝记载下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它们的价值,进而推动它们妥善地保存下去。作为编者和读者,我们应当感激他们!

  毛坦厂镇位于我市金安区最南端。一般人认为吸引他们的是这里山清水秀的东石笋,和古色古香的明清老街。这种说法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仅用这两句话来概括毛坦厂未免失之偏颇。就拿老街来说,除了在街面上能看得到的古建筑、鹅卵石街道路面以外,街边的河、四合院的井、沿街的民间老手艺,以及许许多多因历史原因已经消逝和正在消逝的人文奇观更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地名由来

  元朝末年,毛坦厂一带不仅是义军与元朝军队相互厮杀之地,也是朱元璋与陈友谅这两支义军逐鹿天下的战场。

  传说朱元璋和陈友谅在此地交战,至鸡鸣天亮之时,朱元璋还是砍不下陈友谅的头颅,于是大喊一声:“我为人雄,你去做鬼雄”,此时,陈友谅才跌下马来。这也是“鸡鸣岭”地名的来历。“鸡鸣岭”脚下有一块盆地,居住的人多了,便形成了集市,然而,在这一时期,百姓被迫离乡背井,四处流离,加上瘟疫横行,这一带被称为“茅滩场”,意思是茅草丛生的荒凉之地。

  朱元璋是从马背上夺得天下的,当政后对养马一事给予了高度关注,积极推行“马政”。他认为马匹拥有量的多少,是国家富强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他大力倡导在全国各“水草丰旷之地”养马。由于安徽是朱元璋的老家,他对安徽境内的养马业便显得尤其重视,据有关史料记载:“明在内地养马计有十四监所,其中在安徽境内有五监三十三群。”“茅滩场”由于水草丰茂,逃难的百姓们又纷纷从外地返回,他们大量为朝廷喂养军马,以代税粮,不久这一带又意外繁荣了起来。该镇现在有很多地名还都与马有关,像“白马尖”、“驻马冲”、“走马岗”、“饮马塘”、“上马石”、“马岭”、“马道子”、“马栏口”、“马栅寺”和“养马冲”等。

  关于毛坦厂的“厂”字的含义,民间有这样的说法,明时称多面无墙的房子叫厂。有学者进而后说,“厂”那时指的就是大家小户为饲养牛马而建设一种三面或四面无墙的房子。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茅滩场”被人们根据谐音,改称为了“毛坦厂”,并从此定名。到了清朝时期,朝廷推行以茶换马的政策,毛坦厂这里正好盛产茶、马,当地经济迅猛发展,成了周边乡镇的首富。皖南和其他地区的商帮陆续来到了这里,运出运进,坐店经商。历经数年乃至数十年,毛坦厂也就有了上、中、下三大主街的架构,其后初步形成了“三街拱一府”(方府)的古建筑群格局,后又陆续兴建了南门、北门和大西门三大闸门,花院墙、五显庙、观音堂等古老建筑也相继落成。下街头十八根柱子的那段风韵别致的出廊,据说也是那时所修建的。

  ◆老街现状

  毛坦厂有两条河流,均属长江水系,一条为龙舒河(北河),源自霍山真龙地;另一条河为南河,源自该镇东石笋等南部。在南河和北河的交汇口,是古镇旧时重要的水运码头,也是毗邻的老街所在位置,不过,那时舟楫穿梭、载进运出的繁忙景象现今已不复存在。

  老街元末始具雏形,形成于清代,基本代表了明清时期江北山乡古街的建设风格。街长1320米,宽3.7-5.3米。临街房屋750多间,有店铺200多家,多为前店后坊或前店后宅,另有民宅近百间。现存老街分成三段,中段曾为富有的商人居住,清一色的徽派古建筑,一般2-3进,大多没有厢房,青砖灰瓦白墙,天井院,封火墙,石雕石刻栩栩如生,雕梁画栋,古香古色,林立的马头墙上当年曾挂满了店招。东部的房子较矮,沿街房屋多有廊柱,手艺人居住较多。西段的房子相对落后,大多为贫民居住,许多是草房,也有许多店铺用斜撑,样式多种多样。

  老街的石子路也是很有特色,中间为一块石板,位置最高,其余铺石头,大小不一,石头路面向外侧倾斜,在路外缘与房屋交界处各形成一排水槽。中间一块石板为旧时独轮车送货所用,独轮车把货物源源不断地从东门的码头送向西边的店铺。

  据拐子街居民徐修生老人介绍,老街原来还有戏楼、庙宇,风格有明代的五柱排山出廊房、清代的大驮小重梁风火山房、民国的人字木架房,具有浓郁的大别山区古民居特色。又因为这里历来是平原地区通向大别山的军事要塞,为防匪患,老街两端曾有多处城楼,共计有五道城门,旧时有宪兵把守巡逻,具有一定的军事防御性质。目前位于老街西端的西门还在,东门也得到了复建。

  新中国成立后,几番风雨,几度春秋,几经磨难,神州大地虽各种“运动”不断,因其地理位置的独特、乡风人情的淳朴等因素,老街在历史的风雨和时代的沧桑中,始终平静地端详着世事变幻于处事不惊中,虽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但遭受破坏的程度相对较小,近些年,经过政府努力,老街中段得到了以旧复旧的修复。

  ◆一品大员

  《清史稿》里有详细的记载。光绪九年,湖广总督、例领兵部尚书的涂宗瀛,因不满同僚们的诬陷而愤然辞官还乡。三年后,钦差大臣彭玉麟终于将同僚诬陷的事实查清,并奉旨来六安南乡给涂宗瀛平反昭雪,宣读了“特赠振威将军、光禄大夫、准建光禄公祠”的皇家圣旨。

  涂宗瀛辞官归居古镇后,在老街大兴土木,请来徽派建筑工匠,运来江南石材,造公馆,盖家庙,筑店铺,其建筑规模、样式、用料超过以往。

  涂公馆位于老街中段,面阔六间,东三间为住宅门厅,西三间为店铺,前后五进。门厅高6.5米,屋面缶瓦作底,小青瓦覆盖。青条石墙基,青砖墙体,一斗一卧,弓式封火山墙。一、二进间廊房相连。二进高7.5米,明间为排山抬梁式。五架梁上有雀替,饰牡丹花卉。正脊和三架梁均用瓜楞柱、梁头象鼻式。三间阁楼,藏书丰富。公馆东有万年台,既古戏楼,飞檐翘角,气势恢宏。只可惜因年久失修而倒塌。

  涂氏公馆一经造成,富家大户竞相攀比,使毛坦厂又进入了建筑史上的辉煌时期。据说当年涂宗瀛有五条大船,常年来往于大江南北,建房、造墓、刻碑、制棺都使用江南某地清一色上等石料。据该镇党委书记韩怀国介绍,这种来自下江的石条、石坊、石碑、石龙、石凤、石圣旨,二十年前露在地面可见的尚有上万块之多。

  ◆人文积淀

  老街安宁、恬淡而从容,就像那些在门前打盹的老人,和老屋墙角间默默开放的杜鹃花一样,岁月的流光在那里黯黯的沉淀。

  现已很难想象老街在历史鼎盛时期的景象:店铺林立,店招飘扬,客商南来北往,各类洋货、土特产品、百货、茶叶等均在此交易,商业十分发达。许多客商最远来自山东,盛况空前。老街的中段,钱庄、茶行、饭店、旅馆等鳞次栉比。仅大的茶行就多达十几家,较为著名的有黄春和茶行、黄豫大茶行、黄泰来茶行等。

  咸丰末年,古镇已形成了“七街”——上中下三街,加侉子街、南京街、油坊街、牌坊街;“六帮”——六邑帮、旌德帮、河南帮、湖北帮、南京帮、庐阳帮;“四大家族”——方、黄、刘、蔡;外加东西南北四大闸门。古戏台1座、功德节孝坊3处,全是石条垒成。汉、回、满三个民族杂居在此。

  老街上的人家至今仍保持着整洁的门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对联措辞讲究,格式工整,无一家重复,无一户雷同,最能体现出古镇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次手工作坊多、工艺多,又是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至今,中街和下街头仍有不少家铁匠铺、毛刷厂、纸伞厂,以及假山、盆景、根雕、花卉等制作工艺,最为有名的是这里的茶工艺、茶文化,每逢茶季,街头巷尾茶气氤氲,数里飘香。

  原人民公社大食堂内,还保存了“大跃进壁画”。有“人民公社万岁”、“大食堂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大幅标语,有“钢铁元帅升帐”、“食堂端饭女服务员”的图画,有《食堂制度》、《民兵十项守则》、《民兵五好》、《民兵三大任务》等,有的地方已脱落模糊。2014年,该镇又将喻家湾喻氏兄弟的元亨纪念馆移址老街中段,分为前、中、后3个展厅,系统介绍了元亨兄弟从事兽医实践和著作《元亨疗马集》的历史,收集展示了埽叶山房石印版等多种版本《元亨疗马集》古籍图书、牛马饮食和治疗器材实物。充分展示这对兽医鼻祖兄弟对世界兽医学的卓越贡献。

  在抗日战争特殊历史时期,日本人打进六安城,民国政府一些办事机构和社会组织等撤退到此,毛坦厂成为山区的中心集镇,老街也达到它的鼎盛时期。新中国建立后,陆运逐渐取代了水运,由于毛坦厂地处三县交界,成了陆路交通死角,因此商业逐渐衰落下去。改革开放后,毛坦厂镇老街外围先在军工工业(小三线),后在教育经济突起的影响下,出现新的商业街,老街进一步衰落。目前老街以居住为主,仅保留零星的小商业和手工业。

  庆幸的是,清一色的徽派古建筑群保存完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散发出独特魅力,这些虽历经战乱、社会动荡的磨损和风雨的剥蚀,至今仍构架皇皇,不失昔日的古韵。

  时光长廊:

  把“深厚”传递给未来

  ●这里是司法鼻祖皋陶的分封之地,山之有脉,水之有源,人之有祖,瓜瓞延绵。相传姜子牙随周天子东巡,曾在其西五里地平畈的关口垂钓,干鱼岭、古钓台等地名掌故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

  ●上世纪八十年代,域内八角塘村汪冲村民组发掘周墓一处,出土青铜器,专家鉴定系侯爵礼器,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据此可见,商周时期便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开始远古文明的起源。

  ●春秋时期,孙膑、伍子胥曾在域内留下足迹。秦末汉初,九江王英布建都于六,是为属地。自晋至元,古镇渐呈雏形。至元末,义军崛起,烽烟狼卷,生灵涂炭,良田抛荒,化为一片“茅滩”。

  ●朱元璋灭元建明,推行“马政”,“茅滩”之地,浴火重生,因领一方风水,四处流民纷纷聚此,圈地养马。清朝的“茶马政策”,乾隆时期的开放,引各地商贾纷至沓来,舟楫快利,商旅辐辏。

  ●“苍茫林海听啼鸣,似诉洪杨胜败情。昔日抗清传捷报,此山曾驻太平军”。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陈玉成部驻扎燕山寨反清获胜,至今,瞭望台、烽火台、将军石、击鼓亭等残垣仍依稀可见。

  ●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此地是著名的革命运动发生地:六安南乡暴动主要策源地、新四军四支队东进抗日重要根据地、皮旅中原突围中途决策地、刘邓大军张家店战役指挥部所在地……

  ●明代万历年间,此地喻家湾喻氏本元、本亨兄弟俩合著《元亨疗马集》,为兽医学之滥觞,清乾隆时期入编皇家《四库全书》,它是我国兽医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杰出宝典。

  ●清湖广总督、兵部尚书涂宗瀛,晚年选址于毛坦厂建家庙、公馆,在外为官带来的信息沟通,促进了此地“马、茶、盐、农、商”五业发展,并对当地的建筑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南之地,文藻之乡。刘希平、王肖山、高一涵、朱蕴山、胡苏明为开启民智留下浓重一笔。孙剑鸣、张晋善等筚路蓝缕、薪火相传,现为省级示范高中的“毛坦厂中学”因时而化,声名远播。

  ●老街始建于明初,兴盛于清末民国,长1330米,呈东西走向,两端建有碉楼,街面以青石条、鹅卵石铺砌。其间有典型徽派建筑吴景隆商行、涂公馆,及现代“大跃进”时期的大食堂等旧址。

  ●涂公祠位于镇西南,前后三进,占地5200平方米,徽派建筑,气势恢弘。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三纵司令指挥部设于此。2007年,耗资500万修旧如旧的张家店战役纪念馆揭牌开放。

  ●清乾隆年间,东石笋即载入《六安州志》,为古六安十景之一,位于古镇东南9公里处,溪流环绕,景点密布,现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与之毗邻的利群厂是一块保存较为完好的老三线兵工厂遗址。

IMG五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