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新闻网投稿邮箱:jaxww1292@163.com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头条
乡村产业转型 紧握市场“钱景”——金安区马头镇探索发展特色产业助增收记
字体【 】  编辑日期:2018/5/11  来源:皖西日报  编辑:网站编辑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乡村产业转型 紧握市场“钱景”

——金安区马头镇探索发展特色产业助增收记

金安区马头镇黄店村村民刘金兵2015年流转342亩耕地种植优质稻,前年遭遇水灾,去年又遭遇干旱,今年,面临国家粮食收购价调整,水稻种植能否增效增收,他心中没底,春耕在即,他必须做出决策,是否调整产业结构。

  刘金兵说,在淠东平原,传统种植依然受多种因素影响,像他这样种粮不赚钱甚至赔本的不止他一家。种粮不赚钱,可是农民守着土地不种粮食种什么呢?他很迷茫。

  马头镇地处金安区最北端,与寿县交界,与霍邱毗邻,素有“鸡鸣犬吠闻三县”之称,总面积50.8平方公里,31824亩耕地。近年来,马头镇立足农业,科学规划、政策引领、科技支撑,着力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在镇域内规划了以黄台、龙滩等村为有机蔬菜种植区,十字路、李大楼等村为有机杂粮种植区,黄店、高皇等村为果品种植区,崔店、孙长郢等村为中草药种植区,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形式,形成了菜、果、粮和中草药的区域化布局,推动了农业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

  黄店村村民王虎在本村流转200亩耕地,一改传统粮食种植,创办晶鑫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发高端葡萄品种,年产值达500万元,年净收入近百万元,成为马头镇乃至金安区响当当的“龙头”企业。晶鑫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示范引导全镇特色产业的发展,特色产业向“优”和“多元”转变。2014年,六安城区望城街道周运运、刘友岗在黄店相邻的高皇村流转122亩土地种植瓜篓,亩产100公斤瓜籽,外加附属产品,年收入近百万元,效益可观。不到3年时间收回全部成本,让周围群众羡慕不已。

  传统农业种植在马头镇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如何调整产业结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吴昌军说,马头镇结合实际调整农业结构,培育和发展特色农业,建立“一村一策或多策,一村一品或多品”产业体系,夯实产业基础,构筑牢实的扶贫攻坚平台,吸收贫困户就业或带动贫困户分红,帮助贫困户持续增收。

  从2015年起,晶鑫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从全村挑选了16个家庭特别困难,又无力外出务工的贫困对象,安排他们常年在葡萄园务工,人均月工资1800元,每户年打短工收入15000余元,为这些家庭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这16个贫困户已全部顺利脱贫。今年,该专业合作社又吸纳了10户贫困户进园务工,每人每月近2000元工资性收入,足以让其脱掉贫困的帽子。

  据了解,马头镇近两年来已脱贫的农户80%以上都是依靠转让土地和在产业园务工获取的收入取得的,产业扶贫的精准度之高如冉冉升起的太阳。马头镇党委、政府综合考虑镇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各种因素,在产业扶贫的精准度上进一步调好“瞄准器”,着力构建产业精准扶贫区域新格局。通过特色产业、科技帮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每一个村都有自己的特色品牌,让更多贫困户有机会、有能力、有奔头,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扶贫车间”、“扶贫驿站”打造“企业+驿站(车间)+贫困户”的模式,为贫困户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产业扶贫在马头镇取得了显著效果。吴昌军说,产业扶贫要抓住当地特色,要做到“一村一品”,特色水产、林果种植、花卉产业是马头镇“朝阳产业”,根据镇脱贫攻坚规划,到2018年,每个村至少发展1项特色种养业,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参与其中,增强贫困人口发展能力。

  去年马头镇5000多亩青豆遭遇丰产不丰收,挫伤了农民发展种植业积极性。去冬今春,大片土地闲置,过去在青豆种植大户那里务工的农民大爷拢着褂袖、叼着香烟,站在家门口等着雇主催上工……

  记者在马头镇采访了一些从事传统种植业大户,他们再三提出传统农业生产成本高,风险又大,因而有个别大户退还流转来的土地,改做其他营生行业。如何重鼓种植大户士气,这是摆在镇党委、政府面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马头镇有各种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50多家,这些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除个别外,大多数都是有产品没资金,有人力没技术,有产业没产业链,有品牌没名牌,有利益没机制等。具体到村,主要表现在产业项目比较单一,规模不大,千篇一律的种菜、养猪,都是老套路,缺乏新招数,且见效周期长、效果不稳定。直面突出问题,进一步补齐脱贫短板,出台了《马头镇“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明确脱贫攻坚“着力点”,筑牢脱贫攻坚战斗堡垒。吴昌军说:“金安是合肥都市圈现代农业先行区,我们在抓住这个优势,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模式助农增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李大楼村村民任占龙2014年流转350亩土地兴办富强家庭农场种优质水稻,可收入没有预期那么好。去年他从阜阳引进绿色蔬菜西兰花试种,产品出口,亩产净收入过万元。今年他扩大种植面积,辟出52亩吸纳13个贫困户进园帮助生产,订单已囊括在手,全年不愁销路,净收入在七、八十万元。任占龙说,西兰花种植技术含量并不高,只要按订单要求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菜球重量合格,销路不成问题。任占龙说明年将扩大种植面积,并引导今年园里的13个贫困户加入一起种。

  去年,在外地立业的村民张勇、张磊看中马头一马平川的自然地势,沙土质适宜丹生、菊花生长,他们租地试种一举成功,每亩3万元高收入,令其兴奋不已。今年,在镇、村协调帮助下,两人从崔店、孙长郢两村群众手里一下流转400亩土地扩大种植面积,建立中草药种养示范基地。张勇说,虽然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基本农田、深翻作业、改造土壤、集有机肥替代化肥,看似冒险,但收入可观。春末夏初时节的栽培期,该基地每天雇佣农民工多达上百人,工资日清日结,农民也兴奋起来,起早到基地排队领工具,生怕上不了工。为保证菊花收获贮存,张勇和他的合伙人张磊准备再投300万元建现代化烘烤房,镇政府已指定专人协助办理相关手续。镇长吴昌军说,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大户、能人们可能会遇到他们自己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地方党委、政府就要脚踏实地地提供一条龙服务,推进农业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让大户、能人们安心搞生产。

  今年是“农业质量年”,马头镇在孙郢、感应寺、黄店、十字路、高皇等村集成推广绿色生态环保、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效能提升的绿色高效技术模式“一优二绿三融”成为该镇农业生产的底色。(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