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新闻网投稿邮箱:jaxww1292@163.com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金安要闻
麦收时节,秸秆去处如何解?——金安区农机入田开展秸秆打捆离田侧记
字体【 】  编辑日期:2018/6/11  来源:皖西日报  编辑:网站编辑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连日来,时阴时晴。5月28日上午,记者在金安区翁墩乡四清桥村一块麦田看到,两台履带式收割打捆一体机正在快速地收割麦子。区农机局局长鲍学勇指着正在作业的秸秆打捆机告诉记者,秸秆打捆离田是为了确保禁烧。
据    了解,今年金安区30万亩小麦自5月下旬陆续开机收割,初步估计将产生近13万吨秸秆。在严厉的禁止秸秆露天焚烧“铁律”下,区内750台带粉碎装置的收割机、80台秸秆粉碎还田机、3台专用打捆机和2台收割打捆一起机,远远不能满足麦农的需求。站在麦田埂上观看的一位麦农说:“夏粮收割,处理秸秆很犯愁。不烧吧,不能及时播种秋粮;烧吧,又污染空气,政府处罚得重,农机部门为我们引进秸秆打捆农机,实施打捆离田处理,麦田可以迅速播种,真是太省心了!”记者看到,随着收割机快速推进,长在田里的麦子被收割打捆一起机自动“吃”到肚子里,不一会就“吐”出了一个个秸秆方包,麦农很轻松地将秸秆包搬到田埂上。
    鲍学勇告诉记者,为了有效遏制秸秆露天焚烧,不着一把火、不黑一块田,区农机部门对秸秆禁烧制定了综合处理方案:秸秆粉碎直接还田、鼓励农机大户开展秸秆打捆离田作业等,开拓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
    农业部门一直认为秸秆粉碎还田是秸秆禁烧最直接有效的路径,是各方面皆大欢喜的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明显增加土壤养分,增强土壤保肥、供肥能力,而且还减少了化肥投入、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作物产量,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金安区农委负责秸秆综合利用的工作人员陈运久对此明显信心不足,他说,秸秆粉碎还田实际上造成大量秸秆留田,对改善土壤结构没有想象得那么好。几年的实践表明土壤养分并没有增加多少,反而把土壤中氮磷钾比例弄失调了,钾肥过量,不利农作物生长,因而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陈运久认为秸秆禁烧需要大型农机先行,走机械化道路,比如作物收割时秸秆打捆离田是一个方向。
    目前正是麦收季节,金安区各乡镇街均制定秸秆禁烧工作实施方案,临时成立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确保“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一位不愿具名的镇干部说,秸秆禁烧搞了几年了,最有效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是“死看硬守”“盯死看牢”:每年的午收和秋收两季,乡村干部都往田埂上跑,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巡逻,有的乡镇甚至在田野上搭庵棚“安营扎寨”,有的看守人员还自带望远镜观察责任包保区火情。这位干部脚踩满田埂的麦秸,以一声长叹流露出他的无奈。
    一边是秸秆禁烧,一边是秸秆堆积如山,难以处理,秸秆从田间地头应该去往哪里?
淠东乡有两家养殖企业收购秸秆。金安区农家牧业山羊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张文福介绍,养殖企业需要秸秆加工饲料,但有选择性,他的合作社大量收购玉米、花生、大豆秸秆,一年收购总量在7-8万吨。他和另一家合作社基本上能把淠东乡旱地作物的秸秆“吃尽”。
但是对于体量巨大的麦秸、稻草,他无能为力,少量收购,还要粮农把秸秆送到堆场,每吨120元。这样的价格,大多数粮农是不能接受的,原因是收集和运送成本粮农承担不起。东桥镇一位村书记帮粮农算了一笔账: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现在种粮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农,他们体力有限,一人一天只能收集一亩地的秸秆(约500公斤)到田埂上,再出资雇车拉到堆场,每吨成本高于120元,而一个人打临工的日工资至少60元。如此掐指一算,粮农就不干了。
    金安区农机局为解决秸秆收集成本,准备大批量引进收割打捆一起机,避免大量秸秆留田带来的危害,及时解决以秸秆为生产原料的环保企业生产所需,充分发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的“五化利用”。改变了传统“先收割、再打捆”的二次作业方式,在机械化收割时同步进行秸秆打捆,解决了农作物种植秸秆清理难题,推进了农业收获的全程机械化,极大地提高了秸秆的综合利用程度,对保护环境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鲍学勇说:“秸秆打捆离田,农户高兴,农机合作社或农机手有效益,生态环保,一举三得。”(记者 刘 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