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新闻网投稿邮箱:jaxww1292@163.com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看金安
《皖西日报》9月10日第一版:爱洒学子 辛勤耕耘——记金安区施桥初中教师刘锐
字体【 】  编辑日期:2018/9/10  来源:皖西日报  编辑:网站编辑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一的123456.JPG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这是金安区施桥镇施桥初中的老师刘锐写给已故父亲的一段话。刘锐的父亲生前也是一名扎根农村学校三十多年的教师。从小受父亲的熏陶,让刘锐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并励志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从教16年来,她一直辛勤耕耘,爱洒童心,刘锐做到了,也从中体会了父亲的不易和教师这份职业的担当。

  “小时候,我总是喜欢趴在教室的窗外,听爸爸朗读课文,那充满感情、抑扬顿挫的读书声总是把我引入美好的想象世界,爸爸的读书声伴我幸福成长!在我心里他无所不能,永远是庇护孩子们的一棵大树。这些点点滴滴汇聚起来的敬佩和感动,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刘锐说。

  初中毕业后,刘锐就报考了幼儿师范学校。毕业以后,为了解决乡村幼儿无园上的困难,在爸爸的鼓励和支持下,她决定私人办学,于是创办了施桥镇第一所民办幼儿园,也开始了一段幼儿教育生涯。后来,为了支持施桥镇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发展,在爸爸的支持下,她又无偿将自己幼儿园的200多名幼儿全部送往施桥镇中心幼儿园,结束办园的这段时光。

  2011年,刘锐参加了金安区农村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被分配到施桥镇半个店小学。在这段时间,刘锐真正体会到了一名农村教师的不易,也感受到了身上的重任。

  半个店小学离刘锐家有十公里,往返的道路还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路况。寒冬腊月,当别人还在梦乡的时候,她已经起床,洗漱完毕后“全副武装”,骑电瓶车赶往学校看早读。路途的辛苦都不算什么,刘锐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把孩子们都教好。

  当时,刘锐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全班20个学生,有16个是留守儿童,2个孩子父母离异,问题学生多,有不写作业的,有喜欢打架的,有乱拿人东西的……

    刘锐说,她希望慢慢与学生家长沟通,共同教育好孩子。但现实是留守儿童大多由爷爷奶奶照顾,许多爷爷奶奶就是让孩子吃饱、穿暖,和他们交流教育方法,他们也不能很好地配合。工作遇到了困难,刘锐并没有气馁,她想着,只要用心定会换来收获。

  “在村小的日子里,我所有的课余时间几乎都是在辅导学生和家访中度过的,很多人对我不理解,说你至于这么拼命吗?我总会微微一笑,因为我知道这一切动力来源于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来源于领导、同事对我的信任;来源于家长、学生对我的期盼。”刘锐笑着说。

  2015年,刘锐被调入施桥初中任教。施桥初中是金安区首批建设的美好学校之一。老师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办学质量很好,在当地享有极高的声誉。这是刘锐心仪的学校,也是父亲工作的学校。她暗下决心也一定要努力作出一些成绩。

  刘锐接手七年级(3)班的语文课,“面对五十多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丝毫不敢懈怠。”刘锐说。为了备好一节课,她认真钻研教材,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在课堂教学中,她利用巧妙精当的导语,幽默灵动的课堂讲解,精巧简洁的板书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现语文的魅力,让孩子们爱上语文。

  可正当她满怀信心,精心编织自己美好前程的时候,一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她的全家精神将近崩溃。2016年1月,刘锐的父亲因身体不适病倒在从教三十三年的讲台上,后被医院确诊为肺癌晚期。刘锐陪着父亲先后去了上海、南京、合肥等地寻医问药,无奈父亲病情太重,收效甚微。看着被病痛折磨的父亲,她心如刀绞。恰巧当时她带九年级语文,正是面临毕业的关键时刻,为了不耽误孩子们上课,她晚上开车赶到合肥医院陪护父亲,白天再坚持到校上课,几个月下来,她憔悴不堪,但始终没有耽误课程。2016年8月,刘锐的父亲去世了,这让她悲痛不已。回想父亲生前的叮嘱,刘锐赶紧擦干眼泪,又返回讲台,继续奋斗。

  付出总有回报。在2017年的中考中,刘锐所带的班语文成绩在施桥镇名列前茅。这些年来,刘锐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些荣誉。刘锐的优质课获得六安市一等奖,德育精品课荣获六安市二等奖,微课《实践与创造》荣获“安徽省优秀课例”。多次辅导学生参加演讲、征文比赛荣获六安市一等奖。她也被评为了“金安区骨干教师”“金安区教研工作先进个人”,也成为了“六安市周宏名师工作室”成员。

  今年中考前夕,她所带的班级孩子们给她写了一封感谢信,“当我看到这封信,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老师。这些我所经历的美好故事,正是对我过去教育工作的一种认可,也是对我未来工作的一种鞭策。我只愿成为像父亲一样默默奉献的老师,用我的双手托起一轮轮新的太阳,培育出一株株健壮的树苗。”刘锐说。(本报记者 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