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新闻网投稿邮箱:jaxww1292@163.com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看金安
4月22日安徽日报客户端:老许家的脱贫致富路
字体【 】  编辑日期:2020/4/23  来源:安徽日报客户端  编辑:网站编辑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为挽救女儿生命,他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家住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孙岗镇宣郢村的许德林,曾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泥瓦工。因为要照顾两个孩子和残疾母亲,老许夫妻俩一直在村里务农,收入虽然不高,但日子总算过得去,一家人其乐融融。

   2013年底,许德林的女儿经常发热,莫名消瘦,身体老是感觉不舒服。一开始,老许夫妻两也没在意。2014年初,夫妻俩看到女儿身体越来越差,已经不能上学读书了,才引起重视,去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查,被确诊为淋巴癌。

   天降噩耗,晴天霹雳,16岁的孩子,正是花季年龄,怎么会患上这种疾病呢?许德林夫妻俩怎么也不甘心,暗下决心:“就是变卖一切家当,砸锅卖铁,也要救下女儿。”癌症病情发展很快,听说上海有一家医院能治好这种病,夫妻俩便迅速赶往上海华山医院,10万、20万、30万……,家里的所有存款和值钱的东西都拿出来了,亲戚朋友也都借了一遍。高昂的医疗费用,压得他们全家喘不过气来,原来晴空万里的家庭一下子笼罩在阴云之下,挥之不去。许德林尝到了“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的滋味。巨大的牺牲,也最终没有挽回女儿的生命,孩子还是走了。

   女儿走了。许德林和妻子失了魂,沉浸在无比的悲伤之中。家里的日子,从小康一下子变成了一贫如洗,吃穿都成了问题。

   就在老许最无望的时候,党中央做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英明决策,村干部及时登门安抚老许夫妻俩的情绪,向他们宣讲党的扶贫政策,鼓励他们化悲痛为力量,振奋精神,重拾信心,早日让生活重回正常轨道。经过评议、公示和公告,老许家成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自强不息,他率先摆脱贫困

   许德林家的结对帮扶干部来自安徽省人社厅的驻村工作队。针对老许当时的家庭情况,村里和帮扶干部制定了专门的帮扶措施:将家里30亩岗地改种金安脆桃,增加产业发展收入;利用老许会瓦工和他妻子会缝纫的特长,安排他们就近务工,增加务工收入;申请政府大病救助,弥补女儿的部分医疗开支。

   说干就干。帮扶干部和村两委通过多方联系,帮助许德林买来了桃树苗,从附近请来了种桃能手给予技术指导,并协助将桃树苗栽下地。鼓励老许参与村里的一些小型工程建设,联系附近一家服装厂接收老许的妻子到厂里就业。将老许女儿生前治疗费用票据以村委会名义报告镇政府,要求给予大病救助补贴。一时间,老许家的人气兴旺,各级干部纷至沓来,夫妻俩的生活激情也被重新点燃,他们起早贪黑,下桃林,跑工地,奔车间,铆足劲要大干一场,争取早日甩掉贫穷的帽子。

   经过一年的精准帮扶,2015年初,村干部、帮扶干部和他一起计算上年的收入,去掉所有的生活开支,当年结余2万多元,远远超过了脱贫线。2015年1月,老许向村里提出脱贫想法,经过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当年初老许家顺利脱贫。

    

许德林家饲养的白鹅

   

   许德林家种植的桃园

   致富自己的同时,不忘带动其他贫困户脱贫

   脱贫后,许德林和妻子也渐渐从中年丧女的伤痛中走了出来。他发挥自己特长,领头组建小型施工队,帮助附近群众维修和改造住房,有时还承接一些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随着承建工程增加,他重信守诺、干活踏实、质量可靠的声誉也慢慢传了开来。有时候,村里和周边的小微工程都交给他施工,需要搭把手时,就近邀请周边的贫困户来帮忙。为充分调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积极性,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结合“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政策要求,动员他依托村里新成立的就业扶贫驿站,组建宣郢村建筑施工队,吸收周边有一定建筑技能和务工意愿的贫困户“抱团”取暖,通过就业扶贫驿站对接劳务双方需求,承包本村及附近的一些零星工程,以增加包括自己在内7名贫困户的务工收入。一时间,该建筑施工队在实施危房改造和村级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方面,在当地和周边乡镇小有名气,工期排得满满的,建筑队成员每人每年 务工收入3万元以上,截至2019年底,参与建筑队的6户贫困户全部光荣脱贫。

   

 许德林(图中央)和他的建筑队在田地间施工


   小康路上,他还要成为先行者和领路人

   尝到甜头的许德林,已经不满足脱贫的愿望,在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决定对桃林实施技术改造,邀请水果种植专家现场指导田间管理技术,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改善脆桃品质和口感。牵手宣郢村种桃大户注册成立“皖裕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中国邮政六安市公司,组建宣郢村农产品销售网店,利用“互联网+农户”模式,提高脆桃销售收入。

   2019年,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当地政府提出了“五大振兴,产业先行”的发展思路,动员许德林采用“合作社+科研院所+贫困户”方式,带头实施大别山道地中药材种植产业扶贫项目,即由合作社具体运营,借助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技术优势,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中药材品种遴选立足宣郢村自然条件,依托大别山道地中药资源库品种目录和皖西学院学术研究成果,兼顾药品经济价值和花卉观赏价值,着眼宣郢村农业综合体远景规划,确定种植绿萼梅、白芨、丹参和艾草等品种。他还坚持种养结合,利用当地丰富的饲草资源,养殖2000只皖西大白鹅,雇佣1名贫困人口帮助照看,当年获得5万多元收入。

   最近,许德林又牵头注册成立了一家合作社,准备发展养猪产业。前不久他向宣郢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宣郢村的发展和群众脱致富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通讯员 孟祥圣 记者 袁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