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新闻网投稿邮箱:jaxww1292@163.com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看金安
5月10日《皖西日报》:乡村车间变身致富梦工厂
字体【 】  编辑日期:2022/5/10  来源:皖西日报  编辑:网站编辑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五月,是白杨树旺盛生长的季节,在金安区马头镇十字路村,绿油油的白杨为村庄倍添生机。谁能想到,在这个偏僻的小村庄,有一个不起眼的生产车间,每年从这里走向国际市场的各类铅笔、彩笔就有3亿支,每年为农民创收近2000万元……

  小铅笔卖上了国际市场

  经历过4月份疫情防控期的停工停产,六安市龙辉文教用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扶贫车间近日又响起了机械的轰鸣声。十多年前,正是这家公司的创立,改变了马头镇、淠东乡周边地区农民的身份和生活。从田间地头到生产车间,从农民到工人,一棵棵白杨树经过20多道工序加工变成了一支支五彩斑斓的铅笔和彩芯笔,这些铅笔被销售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有的还漂洋过海被出口到东南亚、欧美市场。

  “我们一天能利用30吨白杨树,一年下来约7000吨白杨树被加工成各类铅笔、彩芯笔。”龙辉文教用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朱兴家告诉记者,当地的白杨树以前多用于建筑模板,被公司收购用作出口铅笔的原材料后,价格每吨提高了200元左右。

  2011年,有着浓厚乡土情怀的朱兴家在马头镇创办了以六安当地白杨树为生产原料制造铅笔和彩芯笔的专业工厂,建厂之初,他就遵循“服务家乡父老乡亲,带动一方脱贫致富”的初心,把生产车间搬到村部,开展技能培训,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了增收致富。

  随处可见的农民工人,是生产车间里一道独特的风景。53岁的周应兰是马头镇胡楼村人,随着儿女陆续成家,2021年4月份,她应聘到龙辉当起了一名“打油漆”工人,农闲时进厂给初加工的铅笔身刷漆,多劳多得,年增收达1万余元。

  “咱们这儿都是机械自动化染色涂漆,要先刷三遍白漆,再进入下道彩涂工序。”在周应兰所在的染色流水线车间,记者看到,一根根铅笔一字排开,不过一秒的功夫便完成了染色。全程她都聚精会神守在在操控机械旁,确保笔身染色均匀。周应兰清楚地知道,这些产品是要卖到国外市场的,每道工序都力求做到精细。

  把生产车间开到村部去

  在龙辉,像周应兰这样“懂技术”的工人就有243人,清一色都是附近的农民。为了照顾不同年龄段的农民岗位需求,公司在设置岗位时充分考虑针对性,比如包装车间的工作相对轻松,主要用来安排附近村庄年龄稍大的“工人”,晒板、刨槽、刨杆等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工种,会安排那些相对年轻且手脚灵活的。为了帮扶更多的留守妇女群体就业,公司还创办了两个服装生产车间,通过技术培训后,如今有60多名留守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

  2016年,为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方便腿脚不便的残疾人就业脱贫,在朱兴家的带领下,公司大胆创新把生产车间搬到村部,每年投入100多万元,先后在马头镇十字路村、崔店村、陈台村及胡楼村、黄台村、高皇村等10个村部设立扶贫车间,帮扶附近群众300余人就业。坚持大户带动,先后与全镇167户家庭签订了大户带动的协议,为全镇167户贫困户家庭创收15万元。

  历经十几年的发展和壮大,龙辉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贫困户300余人通过就业增收,公司年创产值5000万元人民币。

  让更多农民实现就业增收

  搭乘“输血式”就业的“列车”,马头镇、淠东乡一带的农民凭借勤劳的双手,实现了自我价值,鼓起了腰包。在提供就业的同时,龙辉公司还积极搭建平台为农民开展技能培训。2017年成立龙辉就业扶贫驿站,下设就业服务中心、就业培训中心和电商服务中心。对在企业就业的贫困户家庭,定期安排专业技术培训活动,使其掌握一定的车间操作技能,培训期间给予贫困户每人每天60元的生活补助,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除了送岗位、送技能进乡村,该公司自成立以来便积极投入扶贫事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每逢过年过节,都会拿出一部分资金购买生活物资为困难职工送去温暖,鼓励他们通过劳动增加家庭收入。今年4月六安发生疫情,工厂停工一个月,朱兴家及家人都被隔离在厂,不能深入一线为群众排忧解难,为了履行社会担当,公司向六安市金安区红十字会捐款五万元。

  这些年,该公司创新的就业扶贫模式和经验也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淮南、黄山、宣城等地先后来考察学习,“生产车间进村部”的农民就业模式在各地推行。朱兴家先后被评为“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候选人”“六安市社会扶贫优秀企业家”“六安市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宣讲员”。公司获得了“安徽省省级就业扶贫基地”“安徽省扶贫开发协会理事单位”“六安市百企帮百村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下一步,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厂区扩建任务,延伸产业链,打造名牌产品,生产规模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再给农民提供500个就业岗位,实现产值一个亿,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奔小康。”朱兴家说。(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谢菊莲)